首页 ->
 
评论:推动南水北调工程效益最大化

  12月12日,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喜迎通水一周年。南水北调工程串联起长江、黄河、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,形成了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的新格局,效益和作用初显,战略意义重大。

  南水北调工程不仅解决了当前面临的水资源紧张状况,而且从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,优化了我国水资源配置,提高了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,促进了社会与人口、资源、环境和谐稳定发展,南水北调工程在沿线省市保民生、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转型、增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,有力地推动着区域节水、治污、地下水压采等工作开展。

  通水一年来,南水北调工程保障了沿线城市的供水安全。北京市主城区70%以上自来水供水为南水北调水,供水安全系数由1.0提高至1.2,地下水开采量明显减少,地下水位16年来首次回升。天津市城区全部用上南水,成为新的供水“生命线”。向河南省10个地市供水,受益人口达1400余万人,地下水水源得到涵养,地下水位得到不同程度提升。

  南水北调工程改善了沿线居民民生。南水水质普遍优于沿线城市地下水。数据显示,中线工程通水前,北京市本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混合水,自来水硬度在350-380毫克每升,而以南水为水源的自来水硬度约为120-130毫克每升。河北省沧州市用上了南水,让市民告别了祖祖辈辈饮用苦咸水、高氟水的历史。多地居民说,南水北调水质好啊,水碱少,口感好!老百姓恳切的言辞和真切的体会,是工程效益发挥的最好证明,也是对南水北调工程最大的肯定。

  南水北调工程优化了沿线城市的生态环境。河南许昌市利用中线工程来水,置换本地水源,初步打造成为水网密布的绿色生态城市。总干渠黄河以南生态走廊绿化320余公里,让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。中线工程两次向石家庄市滹沱河、邢台市七里河生态补水,使该区域缺水状况得到了有效缓解,提升了生态景观效果。

  在南水北调工程效益有效发挥的同时,我们也要看到,目前工程离规划达效目标仍有差距。制约因素主要是沿线有关省市配套工程建设滞后,落实“三先三后”原则不到位,水价政策改革和落实不到位,工程管理体制机制未理顺等,这些都影响着工程效益的发挥。

  推动南水北调工程效益最大化,必须转变观念,坚持节水优先,保护生态。只有多用南水,节约用水,压采地下水,才能实现用水效益最大化。北京借南水进京之机,压采地下水,实行阶梯水价,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,地下水位下降趋缓,供水安全得到保障。各地方政府要明确责任,加紧落实“三先三后”原则,抓紧地下水压采工作,统筹配置南水北调水和当地水资源,促使调来之水充分发挥效益。

  推动南水北调工程效益最大化,当前要加快配套工程管网建设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线长、面广,建设难度大,地方各级、各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,确保了配套工程建设。但一些地区水厂以下的管网工程建设进度仍不理想,有的地区工作量还很大,成为制约整个工程通水的瓶颈。地方各级各部门要再接再厉,努力克服建设中的困难,加快统筹协调。有关部门要在资金、用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,推进配套工程建设进度,确保南水早日进户达效。

  此外,理顺完善工程管理体制,加强运行管理工作,落实两部制水价,促进南水的充分利用,也是推进南水北调工程效益实现最大化的重要方面,应积极推进。

(来源:中国南水北调)



  相关新闻:


[ ]
[ 关闭 ]